一团杂乱的线条、看不出所以然的色块……一番涂涂抹抹、点点画画后,孩子高高兴兴地拿过来给你看。该怎么和孩子谈他的画呢?什么时候该大声赞美,哪些地方又得采取迂回策略?会不会不小心因为我们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,影响了小涂鸦大师新鲜自由的表达?
回到最根源的地方检验一下
看看下面这几位**的“判断”:
孩子画的房子总是兴趣班老师教的那样儿。
女儿学了2年画了,让她画个亭子还画得不像。
为什么我女儿画的画总没有邻居家孩子画得干净呢?
这几位妈妈对孩子的涂鸦分别皱起了眉头,认为孩子的画存在不足。
实际上艺术教育远不止是教孩子画一张画那样简单和局限。很小就让孩子亲近艺术,更重要的是激发他的好奇心、观察力和想象力,帮助他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。
如果你认可这样的观点,那我们的态度、行为正确与否,就变得有章可循起来:看一看,我们的态度或做法有没有帮助他更大胆地去尝试?有没有帮助他形成发散性的思维?有没有帮助他学会寻求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?有没有激发他的想象力?
这样,把妈妈们的问题放在这个大前提下看,就有了“答案”:孩子只会画老师教的那种房子——你可以带他去看各种不同形状的房子,看完后,再比较房子之间的不同。甚至还可以让孩子自己设计一栋房子,再鼓励孩子绘画时把差异表现出来,这样,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单一,反而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。
你要求他把小亭子画出来——等于让他把你感兴趣的东西画出来。这和他并没有关系,画不好是自然的事。
别人家的孩子画得好,因为“干净”——这样的判断是有失偏颇的,还是在从你的期待出发,和孩子是否有感受、有探索并没有关系。
送孩子去哪个绘画班、要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赛写生……其实很多问题,都可以试着这样判断,看看孩子的反应,也许下一步你能更清楚应该怎么做。